品尝侯官特色青红酒、欣赏罗源畲族舞蹈、体验霞浦非遗文化、再现长汀支教感人瞬间……这一幕幕的场景来自于国际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中英双语汇报分享会。
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化交流互鉴,展示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成果,国际学院开展了“青春逐梦三下乡,打造五育新课堂”暑期社会实践中英双语汇报分享会,分享会邀请了来自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的外籍教师参加,聆听感受国际学子们用英语分享他们在这个夏天看到、听到、学到的青春故事、奋斗故事、发展故事。
归来话成长,实践故事多。分享会上,实践队员们有的返家乡,探索助农兴农之道;有的深耕历史底蕴,解码闽东非遗文化,推动八闽文化接轨世界文化交流热潮;有的走进大山深处,寓教于乐,成为照亮无数心灵成长的引路人;有的深入高新企业,紧密结合专业,推动数字化建设……一次次的访谈,一张张的问卷,一次次的研讨,一份份的调研报告,一篇篇的总结感悟,他们倾以满怀热情,向外籍教师传达了“脚踏实地,仰望星空;扎根八闽,走向社会”的实践精神,分享了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实践故事。
图为社会实践队员进行双语汇报实践成果
互动展风采,文化我来说。在讲诉实践故事时,实践队员更是充当了家乡的“代言人”、文化的“传播者”。推广侯官千年古镇、展示武夷大好河山,邀请外教老师们尝美酒、品茗茶、体验非遗五步拳、欣赏特色民族舞蹈。外籍教师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,体会闽院学子深入八闽大地,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实践特色。塞浦路斯欧洲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Professor George表示,此次分享会,展示了中国的青年学子们以大学生视角完成的人文调研、宣传地方特色风土人情使他感触良深,并表达了在后续社会实践活动中与学生团队共同撰写实践论文、推动学生团队实践成果走向国际的美好期许。
图为罗源畲族民族服饰与舞蹈展示
图为外籍教师正在品尝侯官特色青红酒
图为社会实践队员正在进行五步拳现场教学
图为外籍教师正在体验非遗纸船制作
本次分享会,搭建了中外文化交流平台,推进一带一路教育文化建设,学院也将立足于中外合作办学实际,聚焦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,引导广大学子积极融入实践,利用中塞优质资源、强化对外交流,拓展学生国际视野,找准“小切口”,展开实践“大纵深”。
在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期间,国际学院共组建实践团队26支,参与社会实践人数300余人,足迹遍布福州、厦门、南平、宁德等13多个地市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、乡村振兴、文化传承,农村支教等项目,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,累计发布外媒报道共计59篇,其中人民周刊网、人民日报、中青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数量共计40篇。同时,实践队伍报名参加第十六届“挑战杯”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“红色专项”,并荣获省级三等奖。
图为全体社会实践队成员与到场嘉宾合影